欢迎访问中环寰慧焦作节能热力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企业文化 | Quick Navigation

热韵文苑

当前位置:首页 > 热韵文苑

从烧火取暖到全城供暖--庆改革开放40周年

作者: 时间:2019/1/14 14:40:52 【打印此页】关闭】

2018年的最后一天,室外温度已到零下,市民李莉和奶奶在家里穿着舒适的棉质睡衣,悠闲地看着电视,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温23度。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的取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九寒冬里的暖意融融,反映的不仅是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也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奶奶连文英今年86岁,每每回忆过往,老人禁不住感叹:“时代变化真大,发展越来越好,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人们越来越有福气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焦作的普通家庭在冬季取暖都离不开煤。连奶奶回忆,条件好的家庭直接买蜂窝煤,想省钱的就买来廉价的煤末,全家老少一同上阵打煤球或煤饼。每年冬天,居民小区的煤球房里,楼梯转角、过道里都堆满了蜂窝煤,路过时稍微不小心,衣服就会被蹭上煤灰。

 “一个冬天过去,房顶都会有一层灰,墙角挂着一串一串的灰絮,很脏。”连奶奶家里用的是外面是铁皮、里面有内胆的老式煤球炉。这种采暖方式不仅烟灰大、炉渣多,还要格外小心一氧化碳中毒。生炉子前把烟囱口掏干净、炉子着了以后看烟囱外面冒烟不、晚上睡觉窗户不要关紧、要露个缝……那个年代,经常听到谁家因为煤球炉一氧化碳中毒而身亡的消息,家家户户为了取暖提心吊胆,通常是白天把煤球炉子放屋里,晚上睡觉时宁愿挨冻,也要把煤球炉子搬出去或者灭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市一部分单位和企业通过自建锅炉,或者利用生产剩余热源,开始了小范围供热。焦作电厂、市人民医院等家属院的居民最先脱离了煤球炉,享受到了被视为“奢侈品”的暖气。

为了让更多人用上暖气,我市于上世纪80年代末筹建了焦作热电厂,并配套建设了城市集中供热管网。1991年,焦作热电厂正式投产运营,开始对解放路沿线、群英河以东部分单位及居民小区供热。集中供热正式成为城市基础公用设施的一部分。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多数小区的换热站由小区自己建设管理。

 连奶奶的家不在当时的集中供热范围。“那时我家装上了土暖炉。炉子在客厅,从炉子上接出的热水管通往各个房间。”虽然家里不冷了,但是爱干净的连奶奶还是渴望早日告别蜂窝煤和煤灰,让一家老小早日住上有集中供暖的房子。

 在中环寰慧(焦作)公司,一张集中供热管网平面图清晰的展示了焦作市集中供热的发展脉络。

2003年,市绿源热力有限公司注册成立,锅炉和配套供热管网于当年正式建成,当年开始对人民路沿线一些单位供热。2005年,我市又投资近亿元开工建设了与华润热电公司配套的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当年实现了对居民用户的供热。但是,由于受热源紧缺、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滞后等因素影响,至2010年,我市城区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率还不到20%,很多居民住进了新建小区,却没有用上集中供暖。

为彻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集中供热发展瓶颈,2014年,我市通过公开招标,特许北京寰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寰慧集团)经营焦作市行政区工商业及民用城市集中供热30年,城市集中供热迎来了快速发展。

 一组数据显示:寰慧集团2014年取得我市集中供热特许经营权以来,已先后投资10多亿元发展城市集中供热。2014年,投资6.6亿元建设了万方电厂和龙源电厂两大热源的配套集中供热管网。其中,新建万方电厂一期供热高温热水管网23.4千米,新建龙源电厂一期供热高温热水管网34.165千米,加上老城区新园路、工业路、塔南路三条道路集中供热管网近3000米,2014年新建集中供热管网60多千米。

 201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在完成万方电厂和龙源电厂配套集中供热主管网工程后,投资7.2亿元重点建设了老城区集中供热管网。当年,共敷设集中供热管网23条,总计51.1千米,其中包括原昊华宇航热电厂(原焦作热电厂)供热范围内的主管网37.5千米。

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集中供热主管网覆盖包括中站、马村在内的所有城区。集中供热管网总长度近159千米,城区集中供热主管网覆盖率已达85%,集中供热面积超过2800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居民用户超过14万余户。

 

热交换站检修现场

化二西家属院庭院管网改造现场

版权所有 © 中环寰慧焦作节能热力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00271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