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环寰慧焦作节能热力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企业文化 | Quick Navigation

企业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重阳节 |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作者: 时间:2019/10/9 8:37:38 【打印此页】关闭】





1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十分吉祥的日子。


     在民俗观念中,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2

重阳节的民间习俗


  

一、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二、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


三、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据文献说,“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


四、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五、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六、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七、辞青

   古人将重阳与上巳(或清明)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如果说上巳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八、享宴求寿

   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


九、饮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3


重阳节的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采桑子  重阳》
   【近现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4


重阳节的祝福


   佳节又重阳,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中环寰慧(焦作)节能热力有限公司愿世间老人百年不老,幸福安康!


版权所有 © 中环寰慧焦作节能热力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0027103号-1